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甘肅金徽礦業再度攜手國內名校。11月11日,隴南徽縣,長安大學產學研基地揭牌儀式在金徽礦業礦區舉行。通過此舉,作為中國綠色礦山建設典范的金徽礦業與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長安大學打開合作之門,雙方將由此實現技術、人才、理念和模式方面的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一起做大做強綠色礦山。
據介紹,通過此次合作,甘肅金徽礦業和長安大學將分別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溝通促進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將在短缺人才引進,解決疑難問題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同時,長安大學近期將在金徽礦業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長安大學與金徽礦業的合作,必將拓寬人才引進渠道,促進人才培養,提高技術專業水平,通過校企合作全面提升金徽礦業自主創新、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能力,助推金徽礦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院長李榮西教授和亞特投資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張世新出席并為長安大學兼職教授和金徽礦業專家工作站特聘專家頒發聘書。
長安大學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雙萬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亞特投資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張世新在致辭中表示,金徽礦業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砥礪前行,久久為功,按照“一次建成,避免今后打補丁的原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資源開發全過程,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從設計、建設、設備選型、采選工藝等方面堅持一次性建成了一座一流的綠色礦山,是自然資源部樹立的全國綠色礦山的典范。
張世新表示,金徽礦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成立了金徽礦業研究院,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與多所知名院校建立產學研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已經取得了數十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鉛、鋅、銀選礦綜合回收率等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被評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7月,甘肅省委書記林鐸對金徽礦業綠色礦山建設經驗作出批示:“可推廣經驗,樹立標桿,并予以宣傳”。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院長、教授李榮西在致辭中表示,“金徽礦業作為綠色礦山的典范,在全國綠色礦山中樹立了標桿,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此次金徽之行讓我感觸頗多,傳統礦山塵土飛揚、機聲轟隆、污水肆意、亂石穿空的場面在金徽礦業消失的無影無蹤,這里更像是一個景區,探索出了一條新時代礦業發展的新路,徹底改變了礦業發展方式,樹立了當代礦業的新形象。”
李榮西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與金徽礦業的交流合作,輸送更多技術人才加入金徽礦業,一起做大做強綠色礦山,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同時,李榮西邀請金徽礦業的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到訪長安大學,為相關專業的學生傳遞金徽現代綠色礦業發展理念和先進的礦業模式,激勵更多地質人才積極投身于綠色礦山事業發展中去。
在隨后舉行的學術交流報告會上,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李永軍作了《秦嶺泥盆系Pb、Zn成礦帶的成礦地質背景與演化》的報告,金徽礦業總經理助理蒲訪成作了《甘肅省徽縣郭家溝鉛鋅礦床地質特征》的報告,地質技術人員就相關疑難問題與專家進行了交流發言。
期間,李榮西教授一行先后參觀了金徽關愛員工公寓、金徽酒生態釀酒園、金徽礦業實物地質資料巖芯館、科技指揮中心、停機坪、礦工服務樓等。(李開南)